
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高考的內(nèi)容之一,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積累。古詩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,并保持語意通暢,而且應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。以下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,請大家以所在地區(qū)課本為主。
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原文
自余為僇(lù)人,居是州,恒惴(zhuì)栗(lì)。其隙(xì)也,則施施(yíyí)而行,漫漫而游,日與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窮回溪,幽泉 怪石,無遠不到。到則披草而坐,傾壺而醉;醉則更相枕以臥,臥而夢,意有所極,夢亦同趣;覺而起,起而歸;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(tài)者,皆我有也,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。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 因坐法華西亭,望西山,始指異之。遂命仆人過湘江,緣染溪,斫(zhuó)榛莽,焚茅茷(fá),窮山之高而止。攀援而登,箕(jī)踞而遨,則凡數(shù)州之 土壤,皆在衽(rèn)席之下。其高下之勢,岈(xiā)然洼然,若垤(dié)若穴,尺寸千里,攢(cuán)蹙(cù)累積,莫得遁隱;縈青繚白,外 與天際,四望如一。然后知是山之特立,不與培(pǒu)塿(lǒu)為類。悠悠乎與灝(hào)氣俱,而莫得其涯;洋洋乎與造物者游,而不知其所窮。引觴 (shāng)滿酌,頹(tuí)然就醉,不知日之入。蒼然暮色,自遠而至,至無所見,而猶不欲歸。心凝形釋,與萬化冥合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,游于是乎 始。故為之文以志。是歲,元和四年也。
點擊查看: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及復習資料
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原文翻譯
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,住在這個州里,就常?謶植话。如有空閑時間,就慢慢地行走,無拘束地游玩。每日和那些同伴,上高山,入深林,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。幽僻的泉水,奇異的山石,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。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而坐下,倒盡壺中酒,一醉方休。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,睡覺了就做夢。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,夢里也就有(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)相同的樂趣。睡醒了就起來,起來了就回家。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,我都游過了;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。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,眺望西山,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。于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,沿著染溪,砍伐荊棘,焚燒亂草,一直到山頂才停下。(我們隨后)攀援登上山頂,隨意坐下觀賞,附近幾個州的土地,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。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,高處是深山,低處是洼地,像蟻封,像洞穴,(看上去)只有尺寸之遠,實際上有千里之遙。(這為千里之內(nèi)的景物)聚集、緊縮、累積在眼下,沒有什么能夠隱藏。青山縈回,白水繚繞,外與天邊相接。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。(登上山頂)然后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,與小土丘不一樣。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,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盡期。(于是我們)拿起酒杯斟滿酒,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(tài),不知太陽下了山;野档哪荷,由遠而至,直到看不見什么了還不想返回。(我只覺得)思想停止了,形體消散了,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。(游過西山)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,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。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。
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知識點總結
1、始得西山宴游記知識點之古今異義
攢蹙累積:古義 重疊、積壓 今義 積累
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: 古義 這樣以后今義轉折連詞
游于是乎始 :古義 從此,從這時 今義 遞進連詞
2、始得西山宴游記知識點之一詞多義
異 A 始指異之 (以---為異,稱奇) B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(tài)者(獨特)
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(特別)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(超出一般)
為 A 余自為僇人 (成為) B 故為之文以志為(寫)
而 A 覺而起,起而歸 (表順承,翻譯為“就”、“然后”)
B 其隙也,則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(表修飾,翻譯為“地”、“著”)
C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,而又何羨乎?(表因果,翻譯為“因而”、“所以”)
3、始得西山宴游記特殊句式的知識點
被動句: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(tài)者,皆我有也。
翻譯:我以為永州的山,凡具有特別形態(tài)的,都有我的足跡。
以上《<始得西山宴游記>原文及翻譯》由小編整理而成,大家要以理解為主,注意多總結語法現(xiàn)象,積累關鍵詞語,善于抓者設置的關鍵點,如實詞、虛詞、詞類活用、特殊句式、固定結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