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問修身治國平天下出自哪里?
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出自《大學》!洞髮W》講“大學之道”,論述如何成就崇高德性和人格,怎樣成為經(jīng)國濟世的人才。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可以視為對“大學之道”的概括,它也是儒家學說的精髓所在。儒家“修齊治平”之道也是自堯舜以來古圣先賢智慧的凝練與總結(jié)。因此它才能夠在歷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。至于其他的內(nèi)容我們看下面了解:請問修身治國平天下出自哪里?
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《禮記·大學》,意思先修養(yǎng)品性,才能管理家庭,治理國家,才能使天下太平。
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原文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
譯文
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,先要治理好自身的國家;要想治理好自身的國家,先要管理好自身的家庭和家族;要想管理好自身的家庭和家族,先要修養(yǎng)自己的品性;要想修養(yǎng)自己的品性,先要端正自身的思想;要端正自身的思想,先要使自身的意念真誠;要想使自身的意念真誠,先要使自身得到知識,得到知識的途徑在于認知研究萬事萬物。根據(jù)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,才能得到知識;得到知識后,意念才能真誠;意念真誠后,心思才能端正;心思端正后,才能修養(yǎng)品性;品性修養(yǎng)后,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;家庭家族管理好了,才能治理好國家;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。
《禮記》
《禮記》又名《小戴禮記》、《小戴記》,成書于漢代,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。《禮記》是中國古代一部關(guān)鍵的典章制度選集,共二十卷四十九篇,書中內(nèi)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,體現(xiàn)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(如天道觀、宇宙觀、人生觀)、教育思想(如個人修身、教育制度、教學辦法、學校管理)、政治課思想(如以教化政、大同社會、禮制與刑律)、美學思想(如物動心感說、禮樂中和說),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關(guān)鍵資料,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。
《禮記》章法謹嚴,映帶生姿,文辭婉轉(zhuǎn),前后呼應,語言整飭而多變,是“三禮”之一、“五經(jīng)”之一,“十三經(jīng)”之一。自東漢鄭玄作“注”后,《禮記》地位日升,至唐代時尊為“經(jīng)”,宋代以后,位居“三禮”之首!抖Y記》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,對儒家文化傳承、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(yǎng),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關(guān)鍵影響。
就先為大家講解到這里了,希望可以幫到你些,若還有更多疑問,可以點擊右下角咨詢哦!學得越多,懂得越多,想得越多,領(lǐng)悟得就越多,就像滴水一樣,一滴水或許很快就會被太陽蒸發(fā),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,就會變成一個水溝,越來越多,越來越多.
- ·上一篇:什么群名好聽又霸氣?超拽的群聊名稱分享
- ·下一篇:3個彎彎是什么天氣符號天氣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