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高考在即,高中解析幾何有哪些基本公式?下面學好網(wǎng)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,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。
高考解析幾何秒殺公式
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1、 兩點間距離:若A(x1,y1),B(x2,y2),則AB?(x2?x1)2?(y2?y1)2 特別地:AB//x軸, 則?。[www.t262.com] AB//y軸, 則?。
2、 平行線間距離:若l1:Ax?By?C1?0,
則:d?l2:Ax?By?C2?0 C1?C2
A?B22
注意點:x,y對應項系數(shù)應相等。
3、 點到直線的距離:P(x?,y?),l:Ax?By?C?0
則P到l的距離為:d?Ax??By??C
A?B22
?y?kx?b4、 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的弦長公式:? F(x,y)?0?
2消y:ax?bx?c?0,務必注意??0.
若l與曲線交于A(x1,y1),B(x2,y2)
則:AB?(1?k2)(x2?x1)2
5、 若A(x1,y1),B(x2,y2),P(x,y)。P在直線AB上,且P分有向線段AB所成的比為?, x1??x2x1?x2??x?x?????1??2則? ,特別地:?=1時,P為AB中點且? y??yy?y22?y?1?y?1??1??2??
變形后:??x?x1y?y1 或??x2?xy2?y
6、 若直線l1的斜率為k1,直線l2的斜率為k2,則l1到l2的角為?,??(0,?)
適用范圍:k1,k2都存在且k1k2?-1 , tan??k2?k1 1?k1k2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若l1與l2的夾角為?,則tan??k1?k2?,??(0,] 1?k1k22
注意:(1)l1到l2的角,指從l1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到l2所成的角,范圍(0,?) l1到l2的夾角:指 l1、l2相交所成的銳角或直角。(www.t262.com]
(2)l1?l2時,夾角、到角=?。 2
(3)當l1與l2中有一條不存在斜率時,畫圖,求到角或夾角。
7、 (1)傾斜角?,??(0,?);
(2)a,b夾角?,??[0,?];
(3)直線l與平面?的夾角?,??[0];
(4)l1與l2的夾角為?,??[0],其中l(wèi)1//l2時夾角?=0;
(5)二面角?,??(0,?];
(6)l1到l2的角?,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??(0,?) ???2?2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8、 直線的傾斜角?與斜率k的關系
a) 每一條直線都有傾斜角?,但不一定有斜率。[www.t262.com]
b) 若直線存在斜率k,而傾斜角為?,則k=tan?。
9、 直線l1與直線l2的的平行與垂直
(1)若l1,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:①l1//l2? k1=k2
②l1?l2? k1k2=-1
(2)若l1:A1x?B1y?C1?0,
若A1、A2、B1、B2都不為零
① l1//l2?l2:A2x?B2y?C2?0 A1B1C1; ??A2B2C2
A1B1 ?A2B2
A1B1C1; ??A2B2C2② l1?l2? A1A2+B1B2=0; ③ l1與l2相交?④ l1與l2重合?
注意: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,應注意討論字母=0與?0的情況。
10、 直線方程的五種形式
名稱 方程 注意點
斜截式: y=kx+b 應分①斜率不存在
②斜率存在
點斜式: y?y??k(x?x?) (1)斜率不存在:x?x?
(2)斜率存在時為y?y??k(x?x?) 兩點式:
截距式: y?y1x?x1 ?y2?y1x2?x1xy??1 其中l(wèi)交x軸于(a,0),交y軸于(0,b)ab
當直線l在坐標軸上,截距相等時應
分:
(1)截距=0 設y=kx
(2)截距=a?0 設 即x+y=a
一般式: Ax?By?C?0 (其中A、B不同時為零)
11、確定圓需三個獨立的條件 xy??1 aa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圓的方程 (1)標準方程: (x?a)2?(y?b)2?r2, (a,b)??圓心,r??半徑。[www.t262.com]
(2)一般方程:x2?y2?Dx?Ey?F?0,(D2?E2?4F?0)
DE (?,?)??圓心, r?22D2?E2?4F 2
12、直線Ax?By?C?0與圓(x?a)2?(y?b)2?r2的位置關系有三種 若d?Aa?Bb?C
A?B22,d?r?相離???0
d?r?相切???0
d?r?相交???0
13、兩圓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
設兩圓圓心分別為O1,O2,半徑分別為r1,r2,O1O2?d
d?r1?r2?外離?4條公切線
d?r1?r2?外切?3條公切線
r1?r2?d?r1?r2?相交?2條公切線
d?r1?r2?內(nèi)切?1條公切線
0?d?r1?r2?內(nèi)含?無公切線
13、圓錐曲線定義、標準方程及性質
(一)橢圓
定義Ⅰ:若F1,F(xiàn)2是兩定點,P為動點,且PF1?PF2?2a?F1F2 (a為常數(shù))
則P點的軌跡是橢圓。
定義Ⅱ:若F1為定點,l為定直線,動點P到F1的距離與到定直線l的距離之比為常數(shù)e(0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x2y2
標準方程:2?2?1 (a?b?0) ab
定義域:{x?a?x?a}值域:{x?b?y?b}
長軸長=2a,短軸長=2b
焦距:2c a2
準線方程:x?? c
a2a2
PF1?e(x?)PF2?e(?x)焦半徑PF1?2a?PF2cc,a?c?PF1?a?c等(注意涉及焦半徑①用點P坐標表示,②首要定義。[www.t262.com))
注意:(1)圖中線段的幾何特征:A1F1?A2F2?a?c,A1F2?A2F1?a?c B1F1?B1F2?B2F2?B2F1?a ,A2B2?A1B2?
與準線距離、焦點與準線距離分別與a,b,c有關。
(2)?PF、三角形面積公式將有關線段PF11F2中經(jīng)常利用余弦定理...........關角?F1PF2結合起來,建立PF1a2?b2等等。頂點、PF2、2c,有+PF2、PF1?PF2等關系
?x?acos?(3)橢圓上的點有時常用到三角換元:?; y?bsin??
(4)注意題目中橢圓的焦點在x軸上還是在y軸上,請補充當焦點在y軸上時,其相
應的性質。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二、雙曲線
(一)定義:Ⅰ若F1,F(xiàn)2是兩定點,PF1?PF2?2a?F1F2(a為常數(shù)),則動
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。(www.t262.com]
Ⅱ若動點P到定點F與定直線l的距離之比是常數(shù)e(e>1),則動點P
的軌跡是雙曲線。
(二)圖形:
(三)性質
x2y2y2x2
方程:2?2?1 (a?0,b?0) 2?2?1 (a?0,b?0) abab
定義域:{xx?a或x?a}; 值域為R;
實軸長=2a,虛軸長=2b
焦距:2c a2
準線方程:x?? c
焦半徑:a2a2
PF1?e(x?),PF2?e(?x),PF1?PF2?2a; cc
注意:(1)圖中線段的幾何特征:AF1?BF2?c?a,AF2?BF1?a?c
a2a2a2a2
或a?或c? 頂點到準線的距離:a?;焦點到準線的距離:c? cccc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a2
兩準線間的距離= c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x2y2x2y2b (2)若雙曲線方程為2?2?1?漸近線方程:2?2?0?y??x aabab
xyxyb若漸近線方程為y??x???0?雙曲線可設為2?2?? abaab22
x2y2x2y2
若雙曲線與2?2?1有公共漸近線,可設為2?2?? abab
(??0,焦點在x軸上,??0,焦點在y軸上)
(3)特別地當a?b時?離心率e?2?兩漸近線互相垂直,分別為y=?x,
此時雙曲線為等軸雙曲線,可設為x2?y2??;
(4)注意?PF1F2中結合定義PF1?PF2?2a與余弦定理cos?F1PF2,將有關線段PF1、PF2、F1F2和角結合起來。[www.t262.com]
(5)完成當焦點在y軸上時,標準方程及相應性質。
二、拋物線
(一)定義:到定點F與定直線l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拋物線。
即:到定點F的距離與到定直線l的距離之比是常數(shù)e(e=1)。
(二)圖形:
解析幾何公式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(三)性質:方程:
焦點: (y2?2px,(p?0),p??焦參數(shù); p,0) ,通徑AB?2p; 2
p 準線: x??; 2
ppp 焦半徑:CF?x??,過焦點弦長CD?x1??x2??x1?x2?p 222
p 注意:(1)幾何特征:焦點到頂點的距離=;焦點到準線的距離=p;通徑長=2p 2
頂點是焦點向準線所作垂線段中點。[www.t262.com)
y(2)拋物線y?2px上的動點可設為P(?,y?)或2p22
P(2pt2,2pt)或P(x?,y?)其中y?2?2px?
篇二 : 高考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公式
1、 兩點間距離:若A(x1,y1),B(x2,y2),則AB?(x2?x1)2?(y2?y1)2 特別地:AB//x軸, 則?。 AB//y軸, 則?。
2、 平行線間距離:若l1:Ax?By?C1?0,
則:d?l2:Ax?By?C2?0 C1?C2
A?B22
注意點:x,y對應項系數(shù)應相等。
3、 點到直線的距離:P(x?,y?),l:Ax?By?C?0
則P到l的距離為:d?Ax??By??C
A?B22
?y?kx?b4、 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的弦長公式:? F(x,y)?0?
2消y:ax?bx?c?0,務必注意??0.
若l與曲線交于A(x1,y1),B(x2,y2)
則:AB?(1?k2)(x2?x1)2
5、 若A(x1,y1),B(x2,y2),P(x,y)。P在直線AB上,且P分有向線段AB所成的比為?, x1??x2x1?x2??x?x?????1??2則? ,特別地:?=1時,P為AB中點且? y??yy?y22?y?1?y?1??1??2??
變形后:??x?x1y?y1 或??x2?xy2?y
6、 若直線l1的斜率為k1,直線l2的斜率為k2,則l1到l2的角為?,??(0,?)
適用范圍:k1,k2都存在且k1k2?-1 , tan??k2?k1 1?k1k2
若l1與l2的夾角為?,則tan??k1?k2?,??(0,] 1?k1k22
注意:(1)l1到l2的角,指從l1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到l2所成的角,范圍(0,?) l1到l2的夾角:指 l1、l2相交所成的銳角或直角。
(2)l1?l2時,夾角、到角=?。 2
(3)當l1與l2中有一條不存在斜率時,畫圖,求到角或夾角。
7、 (1)傾斜角?,??(0,?);
(2)a,b夾角?,??[0,?];
(3)直線l與平面?的夾角?,??[0];
(4)l1與l2的夾角為?,??[0],其中l(wèi)1//l2時夾角?=0;
(5)二面角?,??(0,?];
(6)l1到l2的角?,
??(0,?) ???2?2
8、 直線的傾斜角?與斜率k的關系
a) 每一條直線都有傾斜角?,但不一定有斜率。
b) 若直線存在斜率k,而傾斜角為?,則k=tan?。
9、 直線l1與直線l2的的平行與垂直
(1)若l1,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:①l1//l2? k1=k2
②l1?l2? k1k2=-1
(2)若l1:A1x?B1y?C1?0,
若A1、A2、B1、B2都不為零
① l1//l2?l2:A2x?B2y?C2?0 A1B1C1; ??A2B2C2
A1B1 ?A2B2
A1B1C1; ??A2B2C2② l1?l2? A1A2+B1B2=0; ③ l1與l2相交?④ l1與l2重合?
注意: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,應注意討論字母=0與?0的情況。
10、 直線方程的五種形式
名稱 方程 注意點
斜截式: y=kx+b 應分①斜率不存在
②斜率存在
點斜式: y?y??k(x?x?) (1)斜率不存在:x?x?
(2)斜率存在時為y?y??k(x?x?) 兩點式:
截距式: y?y1x?x1 ?y2?y1x2?x1xy??1 其中l(wèi)交x軸于(a,0),交y軸于(0,b)ab
當直線l在坐標軸上,截距相等時應
分:
(1)截距=0 設y=kx
(2)截距=a?0 設 即x+y=a
一般式: Ax?By?C?0 (其中A、B不同時為零)
11、確定圓需三個獨立的條件 xy??1 aa
圓的方程 (1)標準方程: (x?a)2?(y?b)2?r2, (a,b)??圓心,r??半徑。
(2)一般方程:x2?y2?Dx?Ey?F?0,(D2?E2?4F?0)
DE (?,?)??圓心, r?22D2?E2?4F 2
12、直線Ax?By?C?0與圓(x?a)2?(y?b)2?r2的位置關系有三種 若d?Aa?Bb?C
A?B22,d?r?相離???0
d?r?相切???0
d?r?相交???0
13、兩圓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
設兩圓圓心分別為O1,O2,半徑分別為r1,r2,O1O2?d
d?r1?r2?外離?4條公切線
d?r1?r2?外切?3條公切線
r1?r2?d?r1?r2?相交?2條公切線
d?r1?r2?內(nèi)切?1條公切線
0?d?r1?r2?內(nèi)含?無公切線
13、圓錐曲線定義、標準方程及性質
(一)橢圓
定義Ⅰ:若F1,F(xiàn)2是兩定點,P為動點,且PF1?PF2?2a?F1F2 (a為常數(shù))
則P點的軌跡是橢圓。
定義Ⅱ:若F1為定點,l為定直線,動點P到F1的距離與到定直線l的距離之比為常數(shù)e(0
x2y2
標準方程:2?2?1 (a?b?0) ab
定義域:{x?a?x?a}值域:{x?b?y?b}
長軸長=2a,短軸長=2b
焦距:2c a2
準線方程:x?? c
a2a2
PF1?e(x?)PF2?e(?x)焦半徑PF1?2a?PF2cc,a?c?PF1?a?c等(注意涉及焦半徑①用點P坐標表示,②首要定義。)
注意:(1)圖中線段的幾何特征:A1F1?A2F2?a?c,A1F2?A2F1?a?c B1F1?B1F2?B2F2?B2F1?a ,A2B2?A1B2?
與準線距離、焦點與準線距離分別與a,b,c有關。
(2)?PF、三角形面積公式將有關線段PF11F2中經(jīng)常利用余弦定理...........關角?F1PF2結合起來,建立PF1a2?b2等等。頂點、PF2、2c,有+PF2、PF1?PF2等關系
?x?acos?(3)橢圓上的點有時常用到三角換元:?; y?bsin??
(4)注意題目中橢圓的焦點在x軸上還是在y軸上,請補充當焦點在y軸上時,其相
應的性質。
- ·上一篇:高考體檢怎么算不合格 不合格應該怎樣辦
- ·下一篇:社會考生和應屆高考生有什么區(qū)別
-
高中數(shù)學解析幾何學習有哪些
高中數(shù)學,開始出現(xiàn)一道分水嶺,有的學生得心應手,有的學生卻苦不堪言,抱怨題目難,下邊是小編為大伙整理的高中數(shù)學解析幾何學習,供大伙參考。 高中數(shù)學解析幾何的學習 學習一:首先,我先對解析幾何開展一定的分類,在題型上,填空題,選擇
高中/2024-05-01